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天天小说 > 其他类型 > 说好受苦呢我快被宠上天了: 姜瑜曼周芸后续+完结

说好受苦呢我快被宠上天了: 姜瑜曼周芸后续+完结

姜瑜曼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不知情的周芸看见这间砖瓦房,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,眼睛都亮了亮。没等她开口问,砖瓦房里走出来了一个国字脸的中年男人。姚振江叫了一声爸,众人才反应过来:这就是石碾子大队的队长,姚安国。姚安国简单和众人交谈了几句,接着才说起了正事:“咱大队知青点就只有两间屋子了,刚好在两个边上,你们一家一间。现在知青们都在地里没回来,我简单跟你们说一下,房子里没有单独的灶台,你们如果想搭可以自己搭。大队补贴的粮食,晚上我让人给你们送来。要是有什么事情可以来找我,我家就住在这里。”姚安国接到过通知,知道这次来的傅家人有点关系,所以尽量为他们行方便。“谢谢队长了。”几人连忙道。“没事儿,你们累了一天了,赶紧回去休息收拾,明天早上就要跟着一起上工。”姚安国说完...

主角:姜瑜曼周芸   更新:2025-02-27 16:45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姜瑜曼周芸的其他类型小说《说好受苦呢我快被宠上天了: 姜瑜曼周芸后续+完结》,由网络作家“姜瑜曼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不知情的周芸看见这间砖瓦房,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,眼睛都亮了亮。没等她开口问,砖瓦房里走出来了一个国字脸的中年男人。姚振江叫了一声爸,众人才反应过来:这就是石碾子大队的队长,姚安国。姚安国简单和众人交谈了几句,接着才说起了正事:“咱大队知青点就只有两间屋子了,刚好在两个边上,你们一家一间。现在知青们都在地里没回来,我简单跟你们说一下,房子里没有单独的灶台,你们如果想搭可以自己搭。大队补贴的粮食,晚上我让人给你们送来。要是有什么事情可以来找我,我家就住在这里。”姚安国接到过通知,知道这次来的傅家人有点关系,所以尽量为他们行方便。“谢谢队长了。”几人连忙道。“没事儿,你们累了一天了,赶紧回去休息收拾,明天早上就要跟着一起上工。”姚安国说完...

《说好受苦呢我快被宠上天了: 姜瑜曼周芸后续+完结》精彩片段

不知情的周芸看见这间砖瓦房,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,眼睛都亮了亮。没等她开口问,砖瓦房里走出来了一个国字脸的中年男人。姚振江叫了一声爸,众人才反应过来:这就是石碾子大队的队长,姚安国。姚安国简单和众人交谈了几句,接着才说起了正事:“咱大队知青点就只有两间屋子了,刚好在两个边上,你们一家一间。现在知青们都在地里没回来,我简单跟你们说一下,房子里没有单独的灶台,你们如果想搭可以自己搭。大队补贴的粮食,晚上我让人给你们送来。要是有什么事情可以来找我,我家就住在这里。”姚安国接到过通知,知道这次来的傅家人有点关系,所以尽量为他们行方便。“谢谢队长了。”几人连忙道。“没事儿,你们累了一天了,赶紧回去休息收拾,明天早上就要跟着一起上工。”姚安国说完,就转身回了屋子。两家人不敢闲着,趁着知青点的知青还没有回来,都将行李朝着队长分配的屋子搬。傅家分到的屋子只有两间。但是有一间很大,可以隔出两个房间。右边还有一个塌下去的小隔间,后期也能利用起来。因为很久没住人,里面有蜘蛛网和灰尘,还有一些破烂的家具需要搬出去。傅景臣和傅望山力气大,重活就是他俩做,傅母和傅海棠则是帮着收拾东西做卫生。姜瑜曼想帮忙,傅母赶紧拦住了,“你挺着个大肚子,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。赶紧在外面坐着歇歇脚。”从京城来了这么偏僻的乡下,一家人的精气神都靠姜瑜曼撑着了。姜瑜曼道:“妈,我帮忙做些小事。”在火车上她一直都有喝灵泉水,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,她觉得自己身体都轻便了不少。只是这水太特殊,她不敢给家里人喝,只有等做饭的时候放进去。身体舒服的情况下,她也想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。“小事也不要做,你就去外面坐着,里面灰尘大。”傅望山也开口了。傅海棠知道今天颠簸了这么久,也难得没有开口说什么。傅景臣的态度更直接,他将一条板凳擦干净,放在了屋子外面。姜瑜曼被一家人看着,只能放弃了帮忙的想法,坐到屋子外面等。对门,周芸一家人都忙得热火朝天。周芸虽然人不行,但是手脚很麻利,一会儿忙着擦桌子扫地,一会儿又帮着搬行李。她公婆慢吞吞的在边上帮忙,时不时还要注意身边的孙子。瞧见姜瑜曼坐在门外休息,周芸露出一个不屑的表情,转头就跟自己公婆和男人吐槽道:“真是绣花枕头一包草,中看不中用。都下乡了还啥都不做,还以为是城里的大小姐啊?”周芸的婆婆姓蔡,此时蔡婆子用吊三角眼瞅了瞅外面,撇嘴道:“你看她那个妖妖调调的样子,一看就是个败家女人,哪里是过日子的?”就因为火车上,姜瑜曼说了她们家的孩子,婆媳两个都很看不惯她。不就是怀个孩子吗?就好像谁没生过孩子似的,至于啥都不干吗?“等着吧。”周芸笃定道:“这家人摊上这个儿媳妇,绝对是吃亏受罪,少了挣工分的人,日子就好过不起来。”就算那家人的男人高壮又有什么用?没有能干的女人,一切都是白搭!蔡婆子连连点头,深以为然。虽然他们一家子下乡也是一落千丈,但是好歹家里的人都有力气,都能下地挣工分。这家人的儿媳妇连打扫卫生都不愿意,难道还能指望她下地拿工分?工分可是和口粮挂钩的,她不下地,少了拿工分的人,粮食不够吃,一家人还过不过日子了?

领教过这个女人的无理取闹,姜瑜曼不想和她吵,只能暗暗期盼快点到站。在火车上的时间过得也挺快,终于,在第二天下午,火车停靠在了洛川站——出了火车站,一家人很快找到了来接他们去石碾子大队的人。是个驾着驴车的年轻小伙子。驴车不大,上面简单放了几个板凳,正常人坐在上面都摇摇晃晃。傅家一家子将行李放上车,怕姜瑜曼坐不稳,分散坐在她四周。傅景臣还特意将手撑在她面前,方便她握住。傅望山看着薄薄的车板,有些忧心,对赶车的年轻人问道:“同志,咱这什么时候才能到石碾子大队?”年轻人道:“坐驴车要坐半个小时。”傅海棠小脸一白,“什么?这么久?”要是在这驴车上颠簸半个小时,她浑身恐怕都要散架了。年轻人咧嘴笑道:“石碾子大队算是附近条件好的了,离红旗公社多近?其他村子要来公社,起码要一个小时。”他一看这家人,就知道他们以前身份不一般,城里人就是大惊小怪,他们石碾子大队条件已经很好了。傅海棠瘪着嘴,有苦难言。姜瑜曼则是问道:“同志,那我们是不是现在就能走了?再等等,还有人没有来。”说曹操,曹操就到。他话音刚落下,好几件行李就被甩上车来。车板震动的同时,还响起了一个女人嫌弃的声音:“这么多人就挤一辆车啊?这怎么坐得下?”这道声音听起来格外耳熟,姜瑜曼下意识朝着发声的方向看了一眼,果然看见了一张熟悉的面孔。正是火车上一直坐在她对面的那个事儿精,周芸。姜瑜曼没想到这么冤家路窄,本来以为只是在火车上萍水相逢的路人。没想到他们也是一家人下乡,还能分到一个大队里。看见姜瑜曼夫妻俩,周芸也愣了愣,随即翻了个白眼,抱着孩子不情不愿上车。因为心里不乐意,上车的时候动静故意很大,弄得车板一阵摇晃。赶车的年轻人“哎哟”一声,瞪着她道:“大姐,你能不能轻点?等会儿把咱村上的驴车弄坏了。”周芸嘟囔道:“位置就这么点,我们也有一家人,他们坐那么宽,我们要挤一挤,当然要动。”抱怨归抱怨,到底不敢太嚣张,带着孩子、公婆和男人上车,拿着板凳坐在后面。见傅景臣伸手将姜瑜曼圈着,白眼都要翻到天上去了。年轻人没管她嘀咕什么,见人坐好了,就驾着驴车朝着石碾子大队走去。驴车不如小轿车,走起来摇摇晃晃。好在没什么山路,半个小时后,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石碾子大队。石碾子大队不在深山里,一路走来还算平坦,此时正值秋天,田里一片金黄。地里抢收的村民们看着驴车走过来,还热情打招呼道:“振江,你这是又被大队长叫去接人了啊?”这么几年,城里人下乡屡见不鲜,村民们早就习惯了。姚振江笑道:“是啊叔,刚从火车站接到人。你爸也真是的,自己不去接,回回都喊你去……”听到这里,姜瑜曼下意识看了驾车的年轻人一眼,振江,姚振江?书里女主姚思萌的三哥,也是家里最会偷懒不干活的人。按照书里所写,这会儿姚思萌应该还在地里,他来接人确实算得上是偷懒了。旁边,一路上没个好脸色的周芸听出姚振江是队长的儿子,暗自后悔刚才路上没套近乎。很快,驴车在知青点停了下来。石碾子大队的知青点是一个大院子,里面有好几间房子,其中有两间屋子还是砖瓦房。姜瑜曼知道这就是姚家,原书里,队长家就在知青点里,所以姚思萌才能经常见到傅景臣。


跟他们比起来,自家已经算不错了。只要想着这一点,周芸觉得心里都舒服了不少。另外一边。姜瑜曼可不知道周芸一家人都等着看自己笑话的事儿。她坐在屋子外面等着,一家人把卫生都打扫好了,傅母才叫她进屋。她进去的时候,周芸那边都还没收拾好,婆媳俩仍旧忙得跟陀螺似的。因为知青点只有公用的厨房,傅母怕等会儿人回来了来不及,打扫完就赶紧拿着之前在家里做的包子去蒸热。等她热好包子,刚好知青们也下工了,三三两两朝着这边回来。这两天刚开始秋收,知青们整天在地里弯腰割麦子,腰就没有直起来的时候。一整天下来,腰都要折了,回来还要洗漱做饭。这种情况下,就算瞧见边上的房子里新来了两家人,大家也都累的提不起劲儿看。周芸倒是有心想和这些知青打好关系,见知青们开始生火做饭,赶紧拿着东西也去了厨房。傅家没去凑这个热闹,在屋子里刚吃完饭,姚振江便提着几袋粮食过来了。进门便将几个袋子放在屋里,“咱队里现在也不宽裕,这些是咱们队上给的补贴,一共有六十斤玉米面,六十斤高粱面,白面五斤。等秋收后还会分粮食,你们明天跟着上工,到时候也按照工分和人头给分粮。”闻言,姜瑜曼在心里盘算:秋收一共就这么短的时间,就算他们这期间努力下地,没参与之前的播种,也没多少工分。关键是他们和知青一样,都是外来人员,分粮食肯定没有村民们分的多。就算是按照最乐观的算法拿到粮食,一家子想撑到夏收分粮,也得勒紧裤腰带。这也幸好是自己有空间,不然分的粮食一家子哪里够吃?傅家其他人的想法和这差不多,但还是接过粮食道:“行,同志,真是麻烦你了。没事。”姚振江不在意地摆了摆手,因为还要赶着去给周芸家送粮食,说完话就出去了。他前脚刚走,后脚傅望山就把五斤白面的袋子单独拎了出来,看着傅景臣说道:“景臣,你拿着这些去队长家,跟他说一下儿媳妇不上工的事儿。”下乡之前,一家人就下决心不让姜瑜曼上工。最近正是最累的秋收,更不敢让她去。儿媳妇肚子里还怀着孩子呢,要真是上工,累出什么事情了可怎么办?闻言,傅母也赶紧去将包里带的肉干拿出来,一并放在桌上,“这些都拿上,就说我们几个都上工,让曼曼不去。”傅海棠忍不住道:“爸妈,她不上工,咱们去上工了,回来难道还要做饭伺候她啊?”她也没下地干过活,今天在驴车上看见那么多人在地里累得满头大汗,心里也慌。难免有些不平衡,语气也冲。“海棠,你……”傅母虎着脸,话还没说完,姜瑜曼就道:“妈,别生气。我本来就想好了,我在家里做饭。不行。”傅母下意识拒绝,“你在家里也没做过,妈来做。”姜瑜曼下意识朝着傅景臣的方向看了一眼,看清楚了他眼底的担忧。语气安慰道:“妈,我不会做农活是真的,但是做饭我会。之前在家里有人做饭,所以我没做。现在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才能渡过难关,我只是做饭而已,累不到的。”她空间里的那些东西,当然要自己掌勺才有机会拿出来。这两年,姜瑜曼才不想亏待自己和一家人的嘴。“闺女,你妹妹不懂事,你别听她说的。”傅望山沉声开口,还看了傅海棠一眼。“爸妈,我真的会做饭,这样吧,我就先在家里试试,如果我不想做了,就跟你们说。”姜瑜曼有些无奈。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