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天天小说 > 其他类型 > 穿越古代,艺术生的科举之路吴维吴三郎全文

穿越古代,艺术生的科举之路吴维吴三郎全文

指教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“老大,镇上突然一下子就戒严了,还来了那么多的官兵搜查,会不会跟咱们弄来的这些个孩子有关?”屋内,瘦猴不无担忧地说道。对面坐着的蛮六正是当初跟吴婆子一起设局,偷了吴维的那个汉子。蛮六狠狠咬了一块肉,一边吃着一边毫不在意的道:“你别自己吓自己,这些个小崽子在出手之前我们都查过,没什么大来头,顶多就是家里面有点闲钱,他们可调不来这么多的官兵。兴许是哪里有逃犯,逃窜到咱们这里来了。”瘦猴听了自家老大的话,也在心中安慰自己,可能是他想多了吧。“只是经官府这么一出,咱们这么批货怕是暂时出不了手。”“你急什么,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”“老大说的是。”这座小院是他们的一个据点,今儿一天的时间,官府的人已经来回搜了两遍,但他们却一点也不害怕。不知道地窖...

主角:吴维吴三郎   更新:2025-01-13 14:45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吴维吴三郎的其他类型小说《穿越古代,艺术生的科举之路吴维吴三郎全文》,由网络作家“指教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“老大,镇上突然一下子就戒严了,还来了那么多的官兵搜查,会不会跟咱们弄来的这些个孩子有关?”屋内,瘦猴不无担忧地说道。对面坐着的蛮六正是当初跟吴婆子一起设局,偷了吴维的那个汉子。蛮六狠狠咬了一块肉,一边吃着一边毫不在意的道:“你别自己吓自己,这些个小崽子在出手之前我们都查过,没什么大来头,顶多就是家里面有点闲钱,他们可调不来这么多的官兵。兴许是哪里有逃犯,逃窜到咱们这里来了。”瘦猴听了自家老大的话,也在心中安慰自己,可能是他想多了吧。“只是经官府这么一出,咱们这么批货怕是暂时出不了手。”“你急什么,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”“老大说的是。”这座小院是他们的一个据点,今儿一天的时间,官府的人已经来回搜了两遍,但他们却一点也不害怕。不知道地窖...

《穿越古代,艺术生的科举之路吴维吴三郎全文》精彩片段


“老大,镇上突然一下子就戒严了,还来了那么多的官兵搜查,会不会跟咱们弄来的这些个孩子有关?”

屋内,瘦猴不无担忧地说道。

对面坐着的蛮六正是当初跟吴婆子一起设局,偷了吴维的那个汉子。

蛮六狠狠咬了一块肉,一边吃着一边毫不在意的道:“你别自己吓自己,这些个小崽子在出手之前我们都查过,没什么大来头,顶多就是家里面有点闲钱,他们可调不来这么多的官兵。

兴许是哪里有逃犯,逃窜到咱们这里来了。”

瘦猴听了自家老大的话,也在心中安慰自己,可能是他想多了吧。

“只是经官府这么一出,咱们这么批货怕是暂时出不了手。”

“你急什么,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”

“老大说的是。”

这座小院是他们的一个据点,今儿一天的时间,官府的人已经来回搜了两遍,但他们却一点也不害怕。

不知道地窖入口,官府的人怎么搜也搜不到地窖那边去,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等,等风声不那么紧了,再带着这一批货出镇子就是。

吴婆子推门进了屋,见到两人的埋汰样,一脸的嫌弃。

两人见到吴婆子进来,立马起身脸上带着讨好的笑。

“吴妈,那些个小崽子还好吧。”

“嗯,这段时间风声紧,你们就别出去,省的让人认出来。”

“是,都听吴妈的。”

这死老太婆可是主子身边的红人,蛮六几人可不敢得罪。

“去,给我弄些吃的来。”

蛮六踢了瘦猴一脚,瘦猴赶忙起身出屋弄吃的去了,吴婆子也起身回了自个儿的屋。

蛮六见人走了,又继续坐下大口吃肉,大口喝酒,这样的日子简直比神仙还要快活,放在以前他想都不敢想。

而这边,吴老三一直找到天黑,都没有任何小儿子的消息,他也不敢回去,花了几个铜板让人带信回家,自个则继续找。

一直找到天黑看不清,才随便找了个墙根脚下靠着,人却怎么也睡不着,将将等到天微微亮,能够看清的时候,吴老三又继续在镇上乱窜。

这还多亏了他昨天一天都在镇上找儿子,来搜查的官兵大多都认识他,不然早就被官府的人当嫌疑犯给抓起来了。

想着昨天去报案见到官府的人搜查,这么短的时间内,那伙人应该没把他儿子弄出镇上,他相信小儿子一定还在镇上,这会正不知在哪里等着他去救呢,他一定要把小儿子给救出来,不然回去,该如何面对婆娘。

吴家村这边,昨天报信的人来只说孩子丢了,孩子他爹在镇上找孩子。

王氏一听这还得了,人当场就晕了过去,还是李老太年纪大见多识广,狠掐王氏的人中,才把人掐醒。

王氏人一醒,就闹着要去镇上找小儿子,一家子本来打算连夜来镇上,可奈何昨天来报信的人来的已经很晚了,晚上走夜路不安全,只得等到下半夜。

家里留了李老太在家照顾几个小的,其余的人全部都一起去了镇上,人多力量大,说不定就把四郎给找着了呢。

至于说指望村里其他人跟他们一起去镇上找孩子,吴老头没抱这个希望,反正说了也是白说。

村里人要知道是四郎被人贩子拐了,说不定还会拍手庆贺。

四郎在村里的名声吴老头不是没听到过,不过都是孩子之间的事,他也从来没管过,反正村里其他孩子欺负他们家的孩子也不是没有过的事,他们也没去找不是,但村里人不待见四郎就是了。

吴老头一行人到了镇上,一个时辰后,才在一处巷子里找到了像没头苍蝇一样乱窜的吴老三。

见到家里人,吴老三顿时眼睛更红了,眼泪怎么也忍不住。

“爹,我把四郎给弄丢了。”

吴老头脸色也不太好。

“爹知道,我带着你大哥,二哥他们一起来跟你找,肯定能把四郎找回来。”

这话也就安慰自个三儿子,孩子被拍花子的抱走能找回来的有几个,吴老头没抱多大的希望。

吴老三闷闷的应了一声。

没见到自家婆娘,吴老三又是庆幸又是担心。

“爹,四郎他娘呢?”

“跟你大嫂二嫂他们在别地找,今天除了你娘在家带着大郎几个,家里人全部都来了。”

吴老大也上前拍了拍三弟的肩膀。

“放心,四郎肯定能找到。”

自家大哥的性子能说出这么一句,吴老三已经很感动了。

“是呀三弟,大哥说的对,四郎一定能够找回来的。”

吴老三应了一声,之后众人也来不及再多说什么,分头继续找人去了。

地窖当中,从昨天被抓来到现在,就昨天晚上吃了一个馒头,连水都没给一口。

今天一大早,吴维是被渴醒的。,而地窖当中,时不时还传出几声咳嗽声。

吴维知道,这些孩子当中怕是有人得了风寒。

在古代生病,虽说是一场小小的风寒,但也是能要人性命的事,吴维可不敢大意,撕了一块衣角系在口鼻之处。

除此之外,他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,地窖空气不流通,他这么做也不知道起不起作用。

就这么等啊等,一直等了好久,等到嘴巴都起皮了,才又听到木板吱呀的声音。

看到那一束亮光,吴维顿时眼睛一亮,现在是白天,不过下地窖的人很快把门板盖上,周围只有灯笼的光线。

这次来的不是昨天那婆子,而是一个瘦的跟麻杆似的男子,看着贼眉鼠眼的,也不是什么好人。

瘦猴把手上拎着的瓦罐放在地上,然后把别在腰间的布袋往地上一扔。

“开饭了。”

见到瓦罐,几个孩子争先恐后爬了过去,当中一个孩子把罐上倒扣的一只碗拿下来,小心翼翼倒了一碗水仰头一饮而尽。

虽然还想喝,不过想到昨天多拿馒头的下场,他就不敢再多喝了,把碗递给了旁边的一个孩子。

那孩子也倒了满满一大碗水。学着先前孩子一饮而尽,然后下一个。

瓦罐的水不多,将将也就十多碗,十多个孩子轮完一圈之后还剩下个瓦罐底。

前面喝过水的孩子已经去拿馒头,一人一个。

这次,吴维旁边坐着衣着华丽的小男孩也没有挑剔,乖乖跟着喝水,然后拿馒头,挨饿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。


吴维不待他爹说话,继续小嘴巴巴的道:“爹,你想啊,那码头上干活的都是一些苦力,大多都是附近村子上的人,他们有的人家家里会编草鞋,有的没有。

而且他们干苦力最费鞋子,不可能每个都能穿的起布鞋,咱们家的草鞋他们肯定需要。”

起初吴老三还没怎么在意,不过听到小儿子这么说却也上了心。

他闲暇的时候也去码头卖过苦力,自然是知道那里都是些什么人,听到小儿子的话顿时反应过来,一巴掌拍在额头上。

对呀,他怎么把码头给忘了。”

想到这,吴老三立马起身,把摊位上的几十双草鞋收到筐子里。

一旁的曹老头见到吴老三收摊,有些诧异。

“老三呀,你这鞋子还没卖出去几双呢,咋就收摊了?”

说卖出去几双还算说的好听的,他刚才可帮吴老三记着的,这草鞋将将就卖出去了三双。

一双草鞋两个铜板,总共六个铜板,减去两个铜板的进城费,还有一个铜板的摆摊费,他也就只落下三个铜板。

照他的意思,这吴老三何苦来着,去打个短工一天少说也得七八文,也比来这摆个摊挣得多多了。

听到曹老头的话,吴老三倒是也没跟他说,自个要去码头卖草鞋的事。

“这不家里小子吵着从来没来过镇上要逛逛,我便收早些,曹叔你忙,我就先走了。”

吴老三收拾好之后,就带着小儿子去码头,从这儿去码头倒也不远。

吴维虽然人小腿短,但他在筐子早已经坐了一早上,这会实在是不想坐,便自个走。

吴老三一只手紧紧拉着儿子的小手,就怕把人给弄丢了。

镇上时不时有拍花子出现,他可得小心一些。

好在吴维也知道,他们现在最要紧的,是去码头卖家里的草鞋,路上倒也没有东张西望耽误工夫,都是快走着才能跟上他爹的步伐。

父子二人不多会的功夫就来到了码头,这会的码头刚刚来了两艘货船,一些汉子正光着膀子从船上卸货下来,看上去倒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模样。

在码头附近还有零星的小贩在叫卖自家做出来的吃食,不过大多都是一些粗食,将将能够填饱肚子。

也是,码头上做的大多都是码头苦力的生意,你做的好他们也没钱买。

至于说坐船路过的客人,人家都是去码头边上几家小食馆,或者是酒楼吃东西,哪里会看得起他们这路边的小摊?

吴老三倒是对码头熟门熟路,在一个地方把摊一摆,很快就有人过来打招呼。

“老三,你今儿怎么改行卖草鞋了?”

“王哥,这不家里做的草鞋多了,自家穿不完,我就拿一点出来卖。”

吴老三说着,顺手抄起摊位上的一双草鞋,就递给了王胖子。

“这都是我爹跟我二哥编的,王哥不嫌弃便拿去,穿好下次再来买,这双就当我送王哥的。”

“那哪行?”

“咋不行,山上草多的是,编一双草鞋也不费多大事,王哥尽管拿着就是。”

吴维在边上看着,觉得他爹脑子还是挺活泼的,就是先前一直没想到。

王胖子推拒了两下见推拒不了,也就顺手接过别在了裤腰上。”

“那我就不客气了,我还有事要去找徐管事,改明咱们哥俩再好好说话。”

“王哥忙你的去。”

那叫王胖子的一走,看他走路的步子挺着急,确实是有事忙着。

不多会儿,又有三三两两的人过来跟吴老三打招呼,不过后面的人吴老三倒是也没大方到,再把自己家编的草鞋给送出去。

见他爹就这么坐在摊前等着人来问,吴维一想这也不行啊,照这样,家里这几十双的草鞋也卖不出去。

注意到两艘停在码头上的货船卸完货,看着那些个苦力都往这边过来,吴维小胸脯一挺。

“爹,你看我的,今儿保准把咱们家这几十双草鞋通通卖出去。”

说完也不带吴老三答应,小身子往摊前一站,张开嘴巴就开始吆喝。

“卖草鞋咧!各位路过的叔叔伯伯哥哥过来看看呀,我家的草鞋又好又便宜,一双才两文钱。”

吴维在现代的时候本就是艺考生,自然是有一把好嗓子,虽然穿到这里三年他也没有练过,不过遇到这种吆喝的事,现氏的习惯就带了出来,那嗓音又脆又空,传出去老远。

听到儿子的喊声,吴老三吓了一跳,他咋不知道小儿子嗓门这么大。

不过一想到自家婆娘那大嗓门,他倒是一点也不意外。

本来路过的那些人,听到吴维的吆喝声,全部都往吴老三的摊位看过来。

当中自然有认识吴老三的,便有人走了过来。

“三哥,你今儿咋卖草鞋来了?”

“嗨,这不是家里做多了穿不了,便拿出些来卖。”

问话的那人往摊位前一蹲,拿了一双草鞋就往脚上比划。

“别说三哥,你家这草鞋看上去就比俺们村里,其他人家做的要结实。给俺来两双。”

“成,我就给这就给你捆起来。”

听到有人买,不少路过的人都围了过来,在吴老三的摊位前挑挑拣拣。

吴维人太小,这么多人围过来,吴老三也怕自家儿子被挤出去,就把人一拉,拉到自己边上。

见人过来的不少,吴维倒也没再吆喝,乖乖的待在他爹旁边,就怕他爹一个不注意他被人给抱走了,到时候他可没地方哭去。

吴家人编的草鞋用料都很足,而且也结实,两文钱一双确实是不贵,不少人都买了。

家里的草鞋编的大多都是男款,一般人都可以穿,摊上的草鞋你一双我两双,很快就被卖光了。

吴老三心里喜滋滋的,看来这家里的草鞋还是拿来码头好卖,回去可以让爹跟二哥在多编些,然后拿来码头卖。

到时候他也不用特意摆摊,打短工的时候捎来就行,空闲的时候摆摆,肯定能卖完。

等卖完最后一双草鞋,吴老三喜滋滋的把摊一收。

“儿子,今天你可是出了大力,走,爹给你买肉包子去。”

“谢谢爹,爹对我最好了。”

父子两人高高兴兴的离开,只是他们没注意到,在他们不远处,一婆子跟一个汉子望着他们的背影。


大妞本想听她娘夸她两句,不过等看到她娘的脸色跟平时没什么两样,原本红红的脸颊立马就褪了色,然后低着头,又是跟往常一副模样。

吴老头他们见了没说什么,倒是吴老二见到女儿如此,尽管他再如何老实,这会也看得出妻子对于女儿出头并不高兴,不过他心里还是挺高兴的,忍不住也跟着夸了几句。

“爹说的没错,大妞确实是家里人当中学算术学的最好的。”

听到她爹这么说,大妞忍不住眼睛一亮,这个家还是有人喜欢她的。

一大家子聊的正起劲,吴维就是在这个时候回来的。

中午的时候吴维就已经回来了,不过下午他去村里找点材料,打算回来做个拼图,所以刚才就出去了会儿。

这会回来见到爹娘他们回来了,也忍不住对今儿家里去镇上摆摊,到底是个什么结果产生了好奇。

见到小儿子回来,王氏立马就把今儿去镇上的事情,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,刚才没说,就是等着小儿子回来一块说,免得再说一遍。

王氏说着的时候,有遗漏的吴老三就在旁边补充。

第一天去镇上摆摊虽然挣得不多,只有二十多个铜板,但这在老吴家人看来,摆摊这事还是很有搞头的,主要是他们家第一天摆摊,别人还不知道他们家饼的味。

明天的人估计会比今天还多,二十七个铜板四人分分,一人也能分到好几个,这大冷天的在家闲着也是闲着,这几个铜板就跟白得似的,只需要出出力的事。

吴维虽然不满意,但看自家人高兴,也没说什么扫兴的话。

眼看到了饭点,杨氏先前就已经做好了饭,这会儿讲完正事正要吃饭。

吃好之后随便聊了几句,就各自去睡去了,毕竟明儿个一大早他们几人还要去镇上摆摊。

昨天调的肉馅还有剩的,今儿倒是不用另外准备,明天就拿今天剩下的这些肉馅去就行。

就这么,老吴家的日子过的不温不火,吴维也不着急,过日子本就慢慢来,急也没用。

本想着就这么继续下去,摆个一两年的煎饼摊子,在说服他爷另外干点别的,却没想到只过了十天,去镇上的人就出了事。

煎饼摊子刚去摆的时候生意确实不怎么好,别人家卖两文钱你家却卖三文,这生意又怎么好的起来。

可是渐渐的,买过的人吃了之后,都知道老吴家的煎饼皮薄肉厚,三个铜板也相当的划算,渐渐的,老吴家的生意就好起来了。

清河镇不算大,人流量也就这么多,煎饼摊子的生意好起来,一天顶多也就赚个百八十文,可就这样,老吴家也高兴的很。

一天一百多文,一个月算下来就是三两多银子,又怎会不高兴。

可就这一百多文的生意,也惹了别人的眼红。

吴家的煎饼摊子一直摆在南街这一块,而南街这一块的地头蛇是彪子,彪子手底下有好几个小弟,每天都会来收保护费。

收费是按你摊子大小来收,像吴家的煎饼摊子,每天收的是五文钱,吴家人虽然舍不得五个铜板,但还是给了,就当破财免灾。

可吴家的生意好了,彪子底下的几个弟兄不干了。

远远的,吴老三看到经常来收保护费的两个汉子走过来,立马笑着迎了上去,把事先准备好的五文钱给递过去。


不过王氏有些好奇,那人送来的荷包里到底有多少银子。

“儿子,快打开看看,里面到底有多少?”

吴维也不磨叽,打开荷包一瞧,就见里面有一张银票,拿出来摊开一看。

嚯,竟然是五十两面额的银票,这在他们老吴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,能抵上他们老吴家全部的家底了。

王氏倒是见过银票,只是她不识字,这银票到底是多少,他也不知道。

“儿子,你知道这张银票是多少吗?”

“我跟爹去镇上的时候,见过码头上的管事摆在桌上,听他说这张银票的面额好像是五十两的。”

王氏一听到五十两,顿时眼睛瞪大,完全没有关注到他儿子前面说的话。

五十两!竟然是五十两!老天爷呀,她长这么大就没见过这么多的银票。

“这这这…,那公子是不是给太多了,咱们要不要还回去啊?”

先前以为是几两银子,王氏没当回事,可是这会儿听说这张银票是五十两面额的,顿时就有点心发慌,这实在是太多了些。

“娘,那公子只是路过咱们镇子上,说不定现在人已经走了,咱们上哪退去,既然人家给,咱们接着便是。

不过娘,这银票是咱自己留着,还是给爷奶管着?”

要是照吴维的话,他便自己留下了,不过还是得听听自家老娘的意见,如果娘让交给爷奶管,他也没多大意见,不过他得提个要求去念书。

虽然他在现代学的知识不少,而这大周朝用的都是繁体字,他基本都能看懂,只有个别几个看不懂的。

不过这也不打紧,但是他学都没学过,一下子就识字,肯定会引起别人的怀疑,必定得有一个出处。

去村子里吴秀才那里念书,吴维觉得很有必要。

吴家村有一名老秀才,考了十几年没考上举人,最后也就放弃不考了。

把自家前院加盖了两间屋子做教舍,村里想识几个字的人家,都会把孩子送到吴秀才那里。

不过吴秀才此人为人刻板无趣,教书也只会照本宣科,村子里有想让自家孩子走科举之路的,都是把孩子送到镇上去。

不过吴维没有那么高的要求,他只要识字就行,只要自个识字有个出处,他没打算要去考科举,只打算做个小小的商人。

至于吴秀才的为人,他到时候忍个几年便是。

说到吴秀才,就说到了吴维的名字。

当初吴维的名字吴老头打算自己起,不过吴老三不同意。

他爹肚子里一滴墨水都无,给前面几个孩子起的名字都一言难尽,而他自己也想不出个好名字来,便只得央求吴老头,让他爹去老秀才那里求个好名字。

吴老头向来对老三偏宠一些,而且只是求个名字并不是啥大事,吴老头便提了一斤腊肉去找吴秀才,让他给吴维起个名字。

吴秀才此人刻板无趣不说,而且还十分看不起村里的人,尤其是吴老头一家子。

在吴秀才看来,这一家人全都是没有骨头的,不过他又舍不得吴老头拎来的那一块腊肉,只得胡乱起了个名字应付了事。

“那就叫吴为吧。”

吴老头当时听到名字的时候一愣,不过也没多想,回家就把吴维的名字跟吴老三说了。

吴老三听到吴维名字的时候皱眉。

“爹,这名字听上去怪怪的。”

吴老头一瞪眼。

“这可是吴秀才起的,怎么会怪!”

而当时的吴维正被自家娘抱在怀里,就在边上。

听到他现在的名字也是叫吴维,欢喜的直拍手掌。

吴老头一看吴维的模样,顿时乐了,指着吴维给吴老三看。

“你儿子不是挺喜欢吴维这个名字的吗?”

吴老三最后也没再纠结,最主要是他们没有怀疑过吴秀才的人品。

所以吴维的名字就是这么由来的,不过吴维心里明白,吴秀才起的吴维,根本就是碌碌无为当中的为,这是有多埋汰他们一家。

不过他不在乎,自动把为字改成了维,反正家里人也不知道。

王氏平时的性子虽然大大咧咧的,不过在大事上她一向是以吴老三为先。

“等你爹回来我跟你爹商量商量,到时候看你爹的意思。”

“那好吧。”

王氏把荷包收起来放在自个怀里,不放心,一下午还摸了好几回。

本打算下午去家附近菜地里浇浇水,最后也没去了,五十两的银票放在家里没人,她也不放心,带在身上出去又怕丢了,只得揣着银票在家里等着。

左等右等可算是到了晚上,一大家子人全部都回来了。

晚上吃过饭之后,吴老三就被王氏给扯到了屋里头。

刚才吃饭时候的人多,王氏不好开口说那事。

而吴老三却会错了意?

“你瞧你急什么,才刚吃饱饭,爹娘他们还在外面坐着呢。”

听到吴老三的话,王氏照着他腰间的软肉就是一拧,疼得吴老三一阵呲牙咧嘴。

“哎呦哎呦轻点,你是要谋杀亲夫啊。”

王氏瞪了他一眼。

“你想什么呢,我这可是有正事。”

吴老三浑不在意,啥正事,还不是那档子事,家里啥时候有什么正事。

“今儿咱们家来了一个小哥,说他主子是跟咱儿子一起被拐当中,一个小公子的大哥。”

听到这,吴老三顿时正了脸色,没想还真是有事啊。

“他派人来做什么?”

“说是感谢咱儿子的,还送来了一个荷包。”

吴老三听到这儿,就猜出荷包里装的肯定是银子。顿时眼睛一亮。

“有多少银子?”

王氏比了一个巴掌。

“五两银子。”

吴老三觉得合理,五两银子不少了。

“你再猜。”

“不是五两?”

吴老三不敢往下想去,不是五两的话,难不成是五十两不成?

顿时犹犹豫豫道:“五十两。”

“没错,就是五十两。”

听王氏这么说,吴老三是一点也不相信。

“孩他娘,你见过五十两的银票吗?”

“我是没见过,不过咱小儿子见过,他说的。”

说着从怀里摸出荷包打开,把那张五十两的银票拿了出来。

这下吴老三看的真真的,还确实是五十两银票。

吴老三惊的整个人从床上直接站了起来,拿了银票在手里一阵比划。


牛氏本来是上山捡点干柴,没办法,先前家里准备的不够,就只能趁着雪还没下,赶紧去多捡些回家里备着。

冷不丁看到四人的模样,牛氏一个没防备,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。

“哎呀妈呀!鬼呀!”

牛氏吓得大喊一声,整个人忍不住往后爬去,这回腿软,她是真的起不来。

也不是她大惊小怪,实在是对面的四人简直就没有人样。

老吴家四人看到牛氏心里就是一个咯噔,这人倒霉啊,喝凉水都塞牙,放屁都打脚后,怎就偏偏遇到了大嘴巴牛氏。

这下可好,他们去镇上摆摊被混混打的事,是瞒不过村里人了。

先前老吴家的人去镇上摆摊就被村里人看见过,不过村里人也没怎么当回事,想着老吴家这是过不下去另找出路。

可这做生意又哪是这么简单的事,村里以前也不是没有人去镇上做过生意,但十个人当中只有一个是成功的,剩下九个都以失败告终,没赚到钱不说,还把家里的钱都给搭了进去。

有了先前的例子,村上的人就很少动了去镇上做生意的念头,没想到啊,这老吴家倒是敢想敢干。

“牛婶儿,是我。”

牛氏本来想爬起就跑的,不过听到熟悉的声音传来,仔细看过去,顿时就不确定了。

“你是老吴家的王桂花??”

“是我,牛婶。”

牛氏一只手拍着胸前。

“哎呀妈呀,你们这是干嘛,可吓死我了。”

反正去镇上摆摊的事村里人也知道,现在牛氏知道了,他们被混混打的事,相信过不了两天就会传到村子里,这会儿说与不说都没多大的关系,王室索性也就说了。

“嗨,我们家这不是去镇上做生意嘛,今儿遇到一伙混混,跟他们打了一架,牛婶你忙啊,我们得先回家去,孩他爹被打得厉害,得回去给他擦点药油。”

牛氏的眼睛咕噜噜在老吴家四人身上转悠,这打的着实是惨了些。

“赶紧回吧。”

王在跟刘氏说话的时候,吴家兄弟俩已经朝前走了,刘氏跟在他们身后,王氏说完也急匆匆跟上去。

牛氏猛地吃到这么个大瓜,而她又是个大嘴巴的性子,这货是憋都不憋不住。

从地上爬起拍了拍灰,把地上的柴捆往肩上一扛,用她平生最快的速度,回到了村中心的那颗大榕树下,竟是连家都没回。

把柴往旁边一放,拍着大腿就跟村里人在树下,说起了老吴家去镇上摆摊被混混打的事。

“不得了啦,不得了啦,老吴家的人去镇上摆摊,被混混给打了,那个惨哟。我刚刚可是亲眼看到,我都差点没认出来。

我估计,吴家老二跟老三要在床上躺个两三个月。

村里人一听还有这事,赶紧围过来听牛氏细说。

而这边,老吴家的人却顾不上村里的闲言碎语。

李老太今儿一大早就觉得这眼皮跳个不停,心里也也慌慌的,家里人她倒是不担心,就一直担心去镇上摆摊的人,就怕出什么事。

可这怕什么就来什么,正想着呢,就见四人回来了。

那副惨兮兮的模样,李老太惊得手上端着的簸箕都掉在了地上,一簸箕的绿豆撒了一地。

李老太上前摸摸吴老二,又摸摸吴老三,手不住的快速比划着。

王氏知道婆婆着急,赶紧把镇上发生的事快速说了一遍。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